七月的榕城,似被骄阳吻过的荔枝,饱含着热烈的气息。威廉希尔体育“红色筑梦,榕城传薪”实践队的队旗,在闽江的风里猎猎作响。从 7 月 8 日到 11 日,四天时光如四幕情景剧,演绎着青春与暮年的邂逅、历史与未来的对话。
晨曦刚吻上西园老年公寓的砖墙,队员们便早早来到。活动室里,脑卒中科普宣讲如一场甘霖——讲解员将“血栓”比作“闽江中的礁石”,“礁石挡路水不畅,血栓堵血管遭殃”。会说福州话的实践队队员在旁“翻译”,把“低盐低脂”说成“炒菜少撒盐,肥肉少沾边”,逗得满室老人笑纹绽放,像秋阳下的菊花。

教健脑手指操时,82岁的林爷爷学得最投入,枯瘦的手指随口令张合,似初春抽芽的枝桠。队员边示范边解说,忽见林爷爷将动作记在烟盒背面,那认真模样,如课堂上怕漏听重点的学童。
午后阳光穿过梧桐叶,在地板织就金网。68年党龄的老党员坐于藤椅,胸前党徽在光中闪亮。“1947年在东北入党,情报藏棉袄夹层,日军刺刀离心脏仅三寸”,老人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,指节因激动轻颤,“你们穿白大褂救死扶伤,和我们当年扛枪打仗一个理——都为百姓过好日子。”

活动室另一角,手机教学暖意融融。78岁的陈阿婆攥着贴满胶带的手机,屏幕裂纹如冻河。“姑娘,微信咋发语音?想听听上海孙子喊奶奶”,阿婆声音发颤。队员手把手教她长按语音键,当“奶奶我想你”从听筒传出,阿婆忙用袖口抹眼,泪水浸湿蓝布衫,“这下天天能听娃声了”。
雨过天晴的清晨,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台阶还沾着露珠。苏区地图前,小讲解员声音清亮如溪:“1933年红军在闽西打胜仗,毛泽东写下‘赣水苍茫闽山碧,横扫千军如卷席’”,队员们望着展柜里的红军草鞋,针脚似还沾着闽山泥土、赣水浪花。

近代抗争史展区,泛黄照片中福州船政学堂学子眼神如炬,甲午海战沉船残骸在玻璃柜中沉默,却比言语更有力量。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,似闽江闯险滩,再难也向前”,同行老师轻叹,队员们指尖抚过“还我河山”石刻拓片,方知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的分量。
午后的林则徐纪念馆,荷池荷叶挂着雨珠。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楹联在穿堂风里飘荡,虎门销烟场景复原区,仿佛还能嗅到硝烟味。

晨光中的福州规划馆,似驶向未来的航船。推门而入,“山水福州”巨幅画卷扑面而来——乌塔与白塔隔江相望,闽江商船自明清驶来,帆影里藏着“百货随潮船入市,万家沽酒户垂帘”的旧时光。队员们驻足凝视,仿佛听见古码头号子、茶坊评话,从历史深处漫来。

众人随讲解员沿福州发展时间轴前行,系统了解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变迁与扩建历程。数字投影让古老城墙“复活”,先秦闽越古国城垣、唐宋坊巷格局、明清护城河,在光影里层层叠现。互动屏上,轻点便能看见三坊七巷从破败到修复的全过程,青石板路上的青苔,似还带着当年的温度。
未来展区里,福州新区模型在灯光下如星河璀璨。医疗康养片区的红色标记格外醒目,队员们指着规划中的社区医院、康养中心热议:“这里该配 DR 设备”“那里要设老年体检专区”。领导笑言:“你们是城市的‘健康医生’,未来靠你们给福州把脉。”

四天行程,如闽江潮起潮落,在队员心中刻下深深印记。西园老年公寓的温暖互动,让青年学子读懂责任与关爱,老党员的革命故事,是红色基因最生动的教材;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与林则徐纪念馆的参观,让大家在历史长河中汲取精神养分,明白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;福州规划馆的所见所闻,展现了福州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让队员们对这座城市的发展充满期待。
作为医员工,实践队队员们深知,传承红色薪火,不仅是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,更是要将这份赤诚与担当融入日常学习与未来工作中。福州的未来,不仅需要宏伟的城市规划,更需要健全的医疗保障与健康服务。队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,精进医学技艺,怀揣对人民的热爱与对社会的责任,为福州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,让红色薪火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程中代代相传,与榕城共赴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(转载自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