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像南行护健康,青春赋能振乡村——赴南平开展社会实践活动(一)

信息来源:威廉希尔体育发布时间:2025-07-26浏览次数:11

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说到:“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,发展农产品加工、保鲜储藏、运输销售等,形成一定规模,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、留给农民。”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则需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为了进一步感悟乡村振兴的力量,2025716日威廉希尔体育“影像南行护健康,青春赋能振乡村”实践队踏上了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的土地,探寻小湖“三宝”——杨梅、红糖、水仙茶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。

据了解,小湖镇党委围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资源,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,立足区域特色,以做大做强红糖、杨梅、水仙茶等“土特产”文章,实现村集体、合作社、村民三方抱团合作、互惠共赢的目标。

一根甘蔗,富裕一方百姓

小湖镇祝中村土法榨糖制作技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,被列为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,至今仍沿用传统红糖加工方式,承载着祖祖辈辈的经验。走进小湖镇祝中村的红糖厂,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蔗糖香气。在祝中村第一书记李萌的讲解下,队员们认识到了一根甘蔗到一块红糖的制作历程。从甘蔗的收割、压榨,到糖水的熬制、打沙和倒模,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小湖镇的传统技艺与村民们的辛勤付出。

村里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:党支部领办振兴公司,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。祝中村在党建引领下,发挥党支部“领头雁”作用,领办合作社,创立“小湖祝中”红糖品牌,打通销售渠道。李书记在介绍中说到:“我们与许多高校共建,打造红糖衍生产业链,致力于建设一个红糖特色品牌。以展示红糖衍生产品为主,吸引广大群众购买。”

 “一根甘蔗到一块红糖的甜蜜之旅”,不仅是产品的诞生过程,更是小湖镇红糖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。实践队员深入了解红糖产业的生产流程,与当地从业者交流探讨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。驻守在小湖镇的基层干部利用专业知识,为红糖厂的卫生环境提升、产品包装优化等方面出谋划策,助力红糖产业以更健康、更具吸引力的姿态走向市场,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青春活力。



一颗杨梅,红润众人心田

杨梅作为小湖镇的三宝之一,杨梅产业在小湖镇的乡村振兴浪潮中也独具特色,发挥重要力量。队员们走进杨梅厂,了解杨梅干与杨梅酒的生产过程,在与杨梅厂谢永生厂长的交流中了解到,近年来,不断加大杨梅生产的机器和经费投入力度,杨梅副产品制作过程的技术要求和品质把控持续严格,促使杨梅产品质量不断提升。

谢永生厂长说到:“年轻人对于杨梅干的产业了解很少,老员工就更少了,希望你们在厂中多多学习杨梅干的生产流程,多品尝品尝它的味道,把它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。”

在这个过程中,青春力量与乡村产业深入交流,为小湖杨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推动小湖杨梅走出乡村,扩大影响力,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


一壶水仙,飘香各地家舍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“要统筹做好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这篇大文章,坚持绿色发展方向,强化品牌意识,优化营销流通环境,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”。“小湖镇是水仙茶的发源地,被誉为是南浦溪畔的明珠,小镇自然条件优越,为水仙茶的种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。

实践队员们以此为指引,深入水仙茶祖庭馆,在小湖镇党委宣传委员、副镇长何伟的介绍下,学习水仙茶的种植、采摘、制作工艺,了解传统制茶工艺的传承,感悟张天福先生与黄子峰先生对小湖镇水仙茶产业文化发展的贡献,展现小湖镇水仙茶产业的独特魅力。实践队员们也品鉴水仙茶的清香,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风味。



一亩农田,承载万家幸福

走在小湖镇的道路上,蔓延的绿意绵延不绝,吸引着实践队员们的脚步,踏入田间,走进阡陌,感悟农业的力量。在村民们的陪伴和指导下,手把手教授队员们如何从事农业工作,摘李子、摘玉米、摘秋葵,田间也充斥着青春的笑语。

实践队员洪毅说到:“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农事活动,一开始还有些生疏,后来慢慢的熟练了,秋葵作为小湖镇的重要农作物之一,在采摘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乡村工作的不易。”



在此次小湖镇的实践中,“影像南行护健康,青春赋能振乡村”的队名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化作队员们实实在在的行动。通过对小湖三宝产业的深入探索与助力,为乡村振兴书写青春注脚,实践队员们将继续秉持初心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奋进,为推进农校合作,奠定扎实的基础。



(转载自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)